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1938.1938年夏天,德国总理希特勒开始公开支持居住在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的要求苏台德山脉)捷克斯洛伐克为了提高地位。9月,希特勒要求苏台德民族自决。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骚乱,宣布了戒严令。希特勒和内维尔首相的会面张伯伦第一次是在贝希特斯加登,然后是在巴德戈德斯堡,双方都未能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战争似乎不可避免。在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和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呼吁下,会议于9月29日在慕尼黑召开。英国的代表是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法国的代表是爱德华·达拉第和乔治·庞奈,意大利的代表是墨索里尼和加利亚佐·恰诺,德国的代表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他们曾根据1935年的一项条约向这个受到威胁的国家提供援助。英法两国很快就屈服于希特勒的要求,9月30日签署了《慕尼黑条约》(但日期是9月29日)。它允许德国立即占领苏台德地区,但也提供了公民投票,但从未进行。法国和英国保证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张伯伦抵达伦敦后,宣布他已获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捷克斯洛伐克被其盟友抛弃,屈服于这些条件,成为希特勒最恶毒攻击目标的贝内什总统辞职。在慕尼黑为其少数民族作出承诺的波兰和匈牙利,被允许分别获得Teschen地区及部分地区斯洛伐克.《慕尼黑条约》成了绥靖的象征,动摇了东欧人对西方民主国家的诚意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条约签署一年后爆发。

参见J. W.惠勒-班尼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1948年,repr。1966);K.尤班克(1963)、F. L.洛文海姆(1965)和D. E.李(1970)的研究。

    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书,版权所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2。保留所有权利。

    查看更多百科全书文章:条约和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