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自1960年以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地球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工业革命.全球变暖及其影响,如更强烈的夏季和冬季风暴,也被称为气候变化。

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温度是通过一个被称为温室效应的自然过程变暖的。可见的短波光从太阳到达地球,不受阻碍地穿过一层主要由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组成的热气体或温室气体。红外辐射从行星表面向太空反射,但不容易穿过热毯。其中一些被捕获并向下反射,使地球保持在适合生命的平均温度,约60°C(16°C)。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农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天然温室气体和更少的温室气体氯氟化碳以及其他更强的温室气体,增加了热毯。人们普遍认为,温室气体数量的增加正在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使全球大气和海洋温度升高,使这个对生命有益的过程可能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自19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约2°C(1.1°C),其中三分之二的上升发生在1975年以后,海平面上升了几英寸。一些预测的全球变暖的长期结果包括极地冰的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洪水的增加,部分原因是极地地区的温度上升会更大;因融雪造成的饮用水供应中断;由于当地气候变化,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气候变暖:由于高温而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的增加;随着生态位的消失,物种灭绝;海水变暖导致更强烈的飓风和台风,以及更强烈的冬季风暴;以及热带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Ocean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more acidic, to the detriment of sea life, especially shellfish, an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is is occurring. The effect of such changes on people and communities would not only be locally disruptive but could also aggravate or cause political, societal,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or spark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包括煤炭、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的来源);森林砍伐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有动物排泄物中释放的甲烷气体。解冻苔原随着气候变暖,甲烷的释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围绕全球变暖的争论大多集中在有关未来变暖的科学预测的准确性上。为了预测全球气候趋势,气候学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库,并用它们创建模拟地球的计算机化模型气候.这些模型的有效性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说,气候太复杂,无法精确地建模,而且未知因素太多。一些人还质疑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是否仅仅代表了全球温度的正常波动。然而,在气候学、气象学和相关领域,知识渊博的专家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是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科学家还认为,一般来说,很难将人类活动的影响与特定的异常或极端天气事件联系起来,但2014年发布的一些研究一致认为,如果没有人类活动排放的影响,澳大利亚2013-14年的极端热浪不会如此严重。

尽管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存在政治争议,但科学界的共识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采取紧急协调行动的必要性上。一些气候科学家建议使用地球工程,比如向大气中引入硫化物以使全球变冷(就像火山爆发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没有风险,并已被大多数环保主义者所拒绝。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联合国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有约束力的宣言,要求减少全球变暖。

然而,1994年,联合国的一个科学咨询小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得出结论,为避免全球变暖,需要减少超出条约预期的排放量。第二年,该顾问小组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从1.44摄氏度上升到6.3摄氏度(0.8-3.5摄氏度);同一小组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气温将上升3至7.5摄氏度(1.8至4摄氏度)。即使采取了行动,已经释放的气体将持续存在于大气中,预计气温将上升1至3.6°C(0.5-2°C)。2007年IPCC的一份报告基于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被称为全球变暖明确的并表示,大部分变化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五年后的报告更加强烈地重申了这些发现。

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了一项对抗全球变暖的国际协议,该协议呼吁工业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国家都立即签署或批准了这项被称为《京都议定书》的协议。2001年,小布什政府宣布将放弃该协议;因为美国产生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温室气体,这被认为是对减缓全球变暖努力的严重打击。尽管美国采取了行动,但大多数其他国家在今年晚些时候(在德国波恩和摩洛哥马拉喀什)就将该协议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所需的细节达成了一致。该条约在获得125多个国家批准后于2005年生效。

2002年,布什政府提出了几项自愿措施,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而不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2005年)在《京都议定书》之外达成了一项协议,提议通过开发和实施新技术来减少排放。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关系成员国未作出任何承诺;它在2006年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同样是在2006年,加州立法要求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该州对美国所有此类排放的近7%负有责任。2007年,美国总统布什呼吁世界主要污染国家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和国家目标,但拟议目标的非约束性引起了支持采取更有力措施的国家的怀疑。

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就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人们曾希望这次会议能产生一项新议定书,取代在京都达成的协议。2012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17届气候变化大会同意延长该协议(该协议于2012年晚些时候延长至2020年),并同意努力达成一项未指明的新协议;然而,与此同时,加拿大成为第一个批准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国家。

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1届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首次同意采取措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3.6°C(2°C)以下,不仅是发达国家,所有各方都同意减少排放;根据该条约(2016年签署),每五年需要修订排放目标(从2020年开始)和审查实际排放量(从2023年开始)。还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财政援助。然而,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对2015年协议的支持发生了逆转;上任后,他废除了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联邦政策,并宣布美国将退出该协议。自1970年以来,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增加,迄今为止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减缓排放量的增加。2010年代中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400ppm;在过去的80万年里,二氧化碳浓度从未超过百万分之300。

参见G. E.克里斯蒂安森,温室(1999);t·弗兰纳里天气制造者(2006);e·科尔伯特灾难现场记录(2006);e·林登变革之风(2006);P. Conkling等人,格陵兰岛的命运:气候突变的教训(2011);B. McKibben, ed全球变暖读本(2012);w.d.诺德豪斯,气候赌场(2013)。

    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书,版权所有©2022,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版权所有。

    查看更多百科全书文章: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