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定律

波德定律(j . E。波德],也被称为提丢定律或提丢-波德定律,即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之间的经验关系。如果数列0、3、6、12、24、…(其中一个新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两倍)中的每一个数加4,再除以10,就形成了数列0.4、0.7、1.0、1.6、2.8、5.2、10.0、19.6、38.8、77.2、…,波德定律认为,这个数列给出了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用天文单位.1766年,威滕贝格的提提乌斯发现了这种关系,并在6年后由博德发表。它与当时已知的行星的实际平均距离很吻合——水星(0.39)、金星(0.72)、地球(1.0)、火星(1.52)、木星(5.2)和土星(9.55)。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其轨道平均距离为19.2,这也与天王星吻合。1801年发现的谷神星的平均轨道距离为2.77,填补了火星和木星之间的明显空白。然而,1846年发现的海王星的平均轨道距离为30.1,而冥王星在1930年发现,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矮行星,平均轨道距离39.5;这与波德定律预测的位置分别为38.8和77.2相差很大。一些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试图解释行星平均轨道距离的明显规律性,认为它不可能偶然出现,而一定是物理定律的一种表现。一些天文学家认为,海王星偏离其预测位置意味着它不再在太阳系中原来的位置。然而,由于波德定律不是通常科学意义上的定律,也就是说,它不是普遍不变的,因此,它不能单独作为这样一个结论的证据。

    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书,版权所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2。保留所有权利。

    查看更多百科全书文章:天文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