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贫法

可怜的法律,在英国历史上,有关为穷人提供公共援助的立法。早期缓解贫困的措施通常是为了抑制流浪和乞讨。1601年,英国通过了伊丽莎白救济法案,承认了国家对穷人的义务;它规定了由教区管理的强制性地方税收,它要求身体健全的穷人工作,并要求贫困儿童当学徒。当地不愿支持来自其他地区的穷人,这导致了限制移民的定居法律。救济机构由济贫院提供,老人、病人或精神病患者被集中在一起。大约从1700年起,济贫院建立了,在那里,穷人被要求通过工作来养活自己。然而,由于普遍的失业和低工资,在18世纪后期,给家庭救济成为一种习惯。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试图通过将救济置于国家监督之下来建立统一的援助;他们减少了家庭救济,并修改了定居点法律。 Those amendments assumed that pauperism stemmed partly from unwillingness to work rather than from inadequat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s a result poor relief was maintained at a level below that of the poorest laborer. The Local Government Act of 1929 established the basis for a more far-reaching and humane approach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poor.

参见S. Webb和B. Webb,英国济贫法史repr(1927 - 29日。1963);j·r·波因特,社会和贫困(1969);罗斯先生,英国济贫法(1780-1930年(1971)。

    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书,版权所有©2022,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版权所有。

    查看更多百科全书文章:社会学:一般术语和概念